鄉村學生的心理困局_調查_農村_土雪
在青少年抑郁引起越來越多關注的今天,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學生在面臨更大的危機。
今年5月,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了一份《心理健康藍皮書: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(2023~2024)》。這是一份每年都會更新的報告,但今年的報告中,有一個發現尤其引人注意——在《2024年中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報告》中提到,中國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學生,抑郁風險高於全國平均水平。
這些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孩子,比他們的同齡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,比如抑郁風險更高,學業適應更困難,心理創傷發生率更高,行為問題更顯著。
這次調查,是近年來中國關於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全面的調查之一。上百位誌願調查人員,去到了全國東、中、西部的10個省/自治區,每個省選擇兩個經濟欠發達縣,再在這20個縣域,隨機抽取了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的學生,邀請他們作答,獲得了13992份有效問卷。
具體實施這項心理健康調查的,是北京成英公益基金會。從2006年開始,這家基金會一直在做與鄉村教育相關的工作,「關注農村教育,推動農村發展」。青海、甘肅、雲南、廣西、內蒙古……那些偏遠的地方,都有他們的足跡。
成英公益基金會的秘書長土雪,出身陜西農村,曾經是中科院的一位科研人員,常年穿行在大山腹地,從事植物學研究工作。18年前辭職,開始全職做公益,依然在這些地帶活動,只不過,他關心之事,變成了教育與孩子。
今年6月初,《人物》與土雪聊了聊這次心理健康調查,也聊到了他所見的鄉村教育的現狀:城擠鄉空、撤點並校、低齡寄宿、隔代養育、手機沈迷……在談話中,土雪談到了他見過的那些鄉村學校,那些宿舍有著怎樣的光線、氣味和濕度。這些經歷使他一直在思考,如何才能幫助這些孩子們走出心理困局。
以下是土雪的講述——
文|林松果
編輯|姚璐
經濟,依然是與心理健康最相關的因素
疫情之後,全社會都特別重視心理健康問題,在全國各地也有一些事件發生,我們也很想去做一些工作。我們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一直有合作,剛好,2024年他們要做這個調查,我們就參與進來。
我們組織了上百位誌願者,從去年4月底開始,在全國東、中、西部的農村學校調研了1個多月,調研地區所在地也有150多位老師協助、參與。這麽短的時間,拿到這麽大的樣本量,是非常難得的。
其實在2009年、2020年,我們也做過類似的調查,只不過之前兩次樣本量在一千人左右,這次有一萬三千多人。3次使用的都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制定的流調中心抑郁量表,3次對比,會發現一些很明顯的變化——
總的來說,農村學生的抑郁率增加了。2009年,輕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相加的比例是17.6%(2009年的數據因為時間久遠,受訪者這裡有的只有二者相加的總和);2020年,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6.2%和3.8%;到了2024年,數據增長到了21.5%和8.1%。
我們分析發現,經濟狀況,依然是對孩子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因素。
只有4.8%的學生認為,自己家庭經濟狀況很寬裕,62.2%的學生認為家庭經濟狀況中等,8.6%的學生認為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困難。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,抑郁和焦慮風險都比家境寬裕的學生高,甚至高出了一倍。
這次調查中,我們見到了很多「燈下黑」。
比如在廣東,我們去了粵東北、粵西北和粵西南地區,有的農村高中在山區,距離縣城都還有一兩個小時車程。午飯時間我在校園閑逛時,有個女生問我:「你是領導嗎?我給你反映個問題,我們學校宿舍條件特別差,你可以參觀一下嗎?幫我們改善改善。」 學生們住的是8人間,宿舍硬件條件並不好。他們圖書館裡的書很舊,全都泛黃了,而且明顯是很多年前買的、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書,但課間還是有很多同學去借書。
還有河北,我們去的都是全省GDP靠後的縣,比如贊皇縣、平山縣、赤城縣,這些名字可能很多人沒聽過。但我們也發現,這些地方的學生其實過得比較艱苦,需要關注和支持。
還有一點我很吃驚——2024年調查顯示,79.5%的農村學生父母的學歷在初中及以下。這麽多父母都沒上過高中,那他們的孩子,上高中之後怎麽辦?農村沒有輔導班,在學業方面,孩子們也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。
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個代際傳承的問題。這群父母應該都是80後、90後,當年沒考上高中,留在了本地,他們的孩子長大了,又有很大比例上不了大學,又會留在本地。他們才是真正建設家鄉的那群人,我們的學校教育,應該關注到他們。
不過,這次調查也有比較好的一點,那就是「留守兒童」的比例下降了。
2009年我們調查,父母都外出的比例比較高,但這次的調查,只有7.5%的家庭,父母二人均外出半年以上(其中河北省父母都在家的比例最高,湖南省父母都在家的比例最低)。因為有父母在身邊,孩子們的行為習慣、學習表現,以及家庭給到的支持,都會更好。而且大趨勢是,孩子年級越往上,父母回家的比例越高。這也可能和這幾年的經濟情況有關,在外面掙錢不易,家鄉也慢慢發展好起來了,很多人都回了老家。
最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手機問題。雖然這份報告裡提到,農村孩子對手機的成癮程度比城市高(10.8%的學生表示,即使沒在使用手機時,心裡也會想著手機),但據我了解,其實現在手機不能進校園,而且我們所熟悉的這些地區的孩子們,很多其實是沒有手機的,他們沒有錢買手機。
我們這次也做了統計,想知道最讓他們開心的事情是什麽,高頻詞匯前十名分別為:朋友、一起、成績、出去、放假、媽媽、家人、同學、過年,最後一個是學習。至於最令他們煩惱的事情,男女學生有不同,困擾男生更多的是作業,女生更困擾的,是人際關係。
在全國東、中、西部的農村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調研 圖源受訪者
生活質量的底線:廁所、熱水與一盞路燈
我們從2005年開始做助學,到今年已經20年。現在在全國30多個縣做項目,每個月都在外面走訪。從我的經驗來看,要讓孩子們心理健康,首先就是讓這些最偏僻的孩子,生活有保障。
好消息是,普遍來說,孩子的吃飯問題基本都解決了,學校有營養餐,政府每天補貼5塊錢。但還有很多方面是可以改善的。
這次我感受很深,亟待改善的就是學校廁所(此次調查結果顯示,20.3%的學校廁所衛生一般,5.1%的學校廁所衛生有點臟,3.4%的學校廁所衛生非常臟。)而數據分析發現,衛生情況越差的學校,學生的抑郁情緒越高,校園欺淩的發生率越高。
學校廁所可以臟到什麽程度?就在今年,我們去雲南的一個中心小學,學校可不小,大概有幾百人,外觀還建得很好。我們本來工作完,要回縣城了,因為是自己開車,要趕很遠的路,就想去個洗手間。到廁所門口遇到一個男孩捂著鼻子正往外跑,一進去就看到,那個旱廁裡面,沒有自來水,整個味道(很難聞),人都很難走進去。
前段時間,我們還去了河北張家口一個縣,是北京對口幫扶的地方,離我們辦公室不過兩個小時車程。他們的一所農村初中,廁所條件也很差。校長跟我說,你看我們的廁所是旱廁,幾百個學生,蹲位又有限。夏天有氣味,又有蚊蟲,非常糟糕;冬天又冷,如果用水沖廁所會凍住。校長說他想改造,但是要花100多萬。你說在這樣的環境裡,孩子們上廁所都很難受,怎麽上好課?
再比如用水,有一部分的孩子,一個月才洗一次澡(這次調查發現,7.5%的學生每個月洗一兩次澡,0.9%的學生更長時間洗一次澡)。13000多學生參與調查,8.4%也是1000多個孩子,不是少數。
我們走訪過的很多學校,甚至是寄宿學校,都不見得有熱水。兩年前,我去過一次雲南巧家縣,當時是6月份,山下縣城有35度,但是在山上2000多米的鄉村學校,氣溫就只有十幾度了,穿一件襯衣都起雞皮疙瘩。當時正是傍晚時分,我看到幾個女生直接打開水龍頭,用冷水洗頭,看著都冷。那還是夏天,那冬天她們怎麽辦?
女生們用水龍頭冷水洗頭 圖源受訪者
還有就是棉衣。這兩年還是有很多農村學校向我們申請棉衣。像甘肅通渭縣,我有一年11月去那邊,零下20多度,很多孩子其實連校服都買不起,因為全套校服加起來也要幾百塊,對一些家庭來說是很大一筆錢。
甚至還包括路燈。你別看現在很多學校,占地面積很大,看起來樓建得很好。其實很多寄宿的學生,晚上都要去很遠的地方上廁所,路上沒有燈,所以我們給很多學校捐路燈,這些實際問題都是(需要解決的)。
還有學校的辦公條件。最近這些年,其實鄉村教師的心理抑郁情況改善了很多。2015年到2020年,鄉村教師的工資有了大幅提升,至少在我知道的雲南和甘肅,老師們的工資已經有大的改善,社會地位也有所提高,但辦公條件還是有待改善。有的學校沒有可使用的打印機、老師沒有辦公電腦,這都非常影響辦公效率。
但去了這麽多學校,一比較就會發現,無論外部條件怎麽樣,在一所學校裡,微小的氣候都很重要。學校管理做得好不好,是看得見的。
我印象特別深,2022年,在西南地區某省,當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員給我看了兩個視頻,都是關於打架和霸淩的,這都發生在一所農村初中。
第二天我去了這個學校,在校園裡逛,走到那個打群架的男生宿舍門口,哇,味道真是特別大。宿舍是教室改造的,面積不小,上下層大通鋪,住了三四十個學生,裡面特別臟,汙水、垃圾……而且學校還是從校外請了保潔的。
2019年的暑假,我們也去過這個學校,當時看見宿舍也很臟,校長解釋說是因為畢業放假了,學生撕書本到處扔,所以很臟。但這次去,明明學校在上課,還是這麽亂。這根本不是花錢能解決的,真的跟學校管理關係很大。
這個地區,也是我們去過的輟學率比較高的地區之一。那裡有很多學生從初中就開始抽煙、打架、喝酒。
還有一次,我去廣西一個學校,看到學生宿舍的玻璃都破了,當天正下著大雨,房間非常潮濕,積水明顯,孩子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空間,非常不舒服。去年冬天,我們在山東一個學校,8人間的宿舍,我看到有一個陽臺,一米寬,居然有一床被褥在那兒放著。我就問校長,孩子怎麽不睡床,睡那個地方?校長說,可能孩子覺得那裡舒服,或者就是想一個人待著。
其實小小一個宿舍,能看到非常多的問題。現在很多孩子,一年級就開始住校,誰會照顧自己?做得好的學校,能看到很多細節——首先宿舍肯定很乾淨,物品擺放比較整齊,有的會給孩子們準備衣櫃,讓他們有地方放東西,宿舍會比較溫馨。只有老師管得好,孩子才能養成好習慣。這都是很重要的細節。
前段時間新聞也提到,現在一些孩子有便秘的問題。所以,我們首先得把學校廁所蹲位不夠、如廁難的問題解決。這些基本的問題解決了,讓他們有質量地生活了,再談他們是不是開心,是不是快樂。
臟亂的宿舍 圖源受訪者
離婚、吵架、不理解,父母如何影響孩子
這次我們調查的一個重要部分,是家庭對孩子產生的影響。我先講兩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。
我們在甘肅臨夏開展工作很多年了,有個東鄉族女孩我印象很深,她的名字很好聽,叫玉珍。十年前,我們在當地家訪,玉珍當時在讀初三,她家人不讓她上高中了,要讓她早早結婚,她絕食抗爭,一個星期之後,她父母妥協了,但是和她定了一個賭約——你要讀高中,可以,必須要考上大學。
後來,玉珍考上了西北師範大學,是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女孩子,畢業之後在臨夏當地的電視臺工作,後來又考編,現在回到自己的母校做老師。她非常堅韌、堅毅、開朗,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。但是玉珍這樣的人是少數,她的很多同學,都是很早就結婚了。有些複雜的情況是我們很難改變的。
另一個事就發生在最近。前幾天在甘肅通渭,我去學校一對一面談候選拿獎學金的孩子,有個讀高中的女孩子,成績不是很理想,在本科邊緣徘徊,但是我沒想那麽多,說話還挺嚴厲的,說她需要更努力一些。這孩子看起來很開朗陽光,笑著說,自己哪裡確實做得不夠好,我以為這麽開朗的孩子,家庭應該很幸福,至少父母是在的,肯定是不悲慘的。
我們開車一個多小時,去她家裡,到了才知道,她居然是個孤兒。她父親好幾年前去世,母親也離家出走了,兄妹三個跟著爺爺奶奶生活。他們在縣城的一個死角,租了個大開間,三個孩子,兩個老人,就住一間房,房子還在漏雨。她爺爺剛做了手術,全家就靠奶奶打工,再加上低保,就這麽生活。我們剛進門,奶奶就繃不住哭了。
後來我心裡挺難受的,這樣的孩子,面對這麽多的問題和壓力,能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,這麽堅強,真是不可想像。我們能給她的支持微乎其微,讓人慚愧。
總的來說,我們這次的調查發現——在其他變量都不變的情況下,如果家庭有問題,包括留守、家庭困難、父母離婚、經常吵架、犯罪入獄、家中人有殘障等等,那麽孩子的抑郁和焦慮檢出率都會提高。這些孩子,在學校被欺淩的概率也會高很多。
有一組數據其實很有意思。我們問孩子,遇到問題最先找誰?接近一半的孩子,最先找媽媽,然後是爸爸,接著是朋友和同學,最後才是老師。但是我們調查老師,他們卻認為,孩子遇到問題會最先找他們,這就是一個信息差。
所以孩子最依賴的還是家庭,父母要是在家,孩子的學習習慣、情緒,包括受傷、被霸淩的情況都會減少,至少多了一個安全發泄的出口。他們會覺得自己有依靠和支持,也有人告訴他們對錯和最起碼的規範。
但現在,農村的情況很複雜。這次調查,學生父母的離婚率在15%左右,其中9.5%是離婚,剩下的是「不知道」和「其他」。這個「不知道」和「其他」,很真實,現在很多農村夫妻有了矛盾,媽媽就會離家出走,爸爸也不會留在家裡,剩下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。所以孩子該怎麽形容父母的婚姻?是離婚嗎?好像也不準確。
現在很多學校都集中在縣城或者城鎮週邊,農村孩子要去縣城上學,交通要錢,住宿要錢,吃飯要錢,這都會增加他們輟學的幾率。
而且義務教育階段之後,高中階段,對一些家庭來說是非常昂貴的。一個學生一年要花10000到15000元,其中學費3000元左右,每月生活費700元左右,加上資料費、試卷費……甚至對很多山區的孩子來說,交通費都是很多錢。
我知道的最極端的案例,是在西南某地,孩子們從縣城學校回家(鄉裡以前還有初中,現在只有小學了),坐麵包車,300多公里,單程要280元一個人。所以我們的調查裡,有孩子說自己一學期才回一次家,這很真實。
四川涼山州的木裡縣 圖源受訪者
你要是經常去農村,可能會知道,有的村子裡,家裡房子造得好的,基本都是外出打工的,家裡看起來特別困難的,都是在供幾個孩子讀書的。十年前,我們去廣西、湖南很多地方,看到墻上貼的標語都是,「讀完初中再打工」。
而且父母其實是最精明的經濟學家,舉個例子,一個家庭裡面五個孩子,一般情況下,肯定會讓男孩子去讀書,其次,會讓成績最好、最優秀的孩子讀書。在他們沒有能力的時候,不可能讓所有孩子都上學,在今天,依然是這樣。
具體到家庭內部,我們調查的13000多個孩子裡,有96%的父母知道孩子在上幾年級,87%的父母知道孩子的成績,但是只有50%的家庭,父母知道孩子遇到了困難。這些數據,都來自於孩子的報告,或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。
助學走訪 圖源受訪者
無論是孩子還是教師,都需要幫助
我們在這些地方工作這麽多年,現在其實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,這群鄉村的孩子,挫敗感是非常強的。
你仔細看我們這份報告,學習成績這部分,40%左右的孩子成績在60分及以下,只有不到10%的孩子成績在80分以上。就像林小英老師所說的那樣,不及格的這些孩子,他們認為自己是被放棄的。
所以我們一開始做公益,就想得很清楚——從鄉村選孩子,選拔家庭困難、品學兼優的初中畢業生,只要考入高中,每學期給1500元獎學金,助他們跨過初升高的那道坎,一直支持到他們高中畢業、進入大學。
有人會覺得,從鄉裡升到縣城高中,差別不大,其實完全不是這樣,對鄉村的孩子們來說,縣城就是大城市,從穿著、學習用品,到學習習慣、英語等各方面,他們和縣城孩子差距就是很大的。怎麽適應縣城的生活,怎麽取得好成績,他們會遇到很多困難,甚至會有心理問題。
從他們身上,也會看到不同的走向——有的孩子越做越好,能夠進入年級前200名,甚至進入前50名,這已經非常厲害了,考大學基本沒問題了。但還有很多孩子,高一時300名,高二就下滑到500名,如果沒人關注他們,不好好調整,考大學就非常困難了。
所以我們每年的夏令營,一般選高一升高二的孩子,帶他們到北京和上海,希望能在這個階段幫助他們。昨天,我還去了北航、國家天文臺和中科院踩點,安排今年暑假遊學的路線。每年,我們帶三五十個孩子出來,這當中可能有一半的孩子,最後還是考不上大學,但至少他們見過了大城市是什麽樣子,總比不見好。
我們的26個項目縣,有的地方,高考成績真的很不理想。比如雲南巧家縣,牠和雲南會澤縣一山之隔,但是會澤每年本科上線幾千人,巧家才100多人。而且就算上了大學,絕大多數人也就讀到本科,他們期待的就是幾千塊工資的工作。
包括馬上開始填報誌願,很多地區,家長會花幾千塊錢找人幫忙。對家長來說,報誌願也變成了一個消費焦慮,你不找人,好像就變成了對不起孩子。所以我們也會在這方面幫助他們。
我們支持過一個新疆的女孩,去年有一天,她突然加我微信,告訴我,她考到了蘇州科技大學。我當時的感受就是,她能考出來,很厲害。其實很多孩子對外面是有恐懼的,也不知道外面是什麽樣子。那個女生,之前通過我們的項目知道了蘇州,她報考的這所大學,在蘇州當地就業很不錯,她的人生就改變了。最近暑期,我還正在幫她聯繫實習。
助學走訪的證件和調研材料 圖源受訪者
除了幫助孩子,我們還有一個方向就是培訓教師。因為只有老師發展了,開拓了視野和眼界,才會更好地幫助孩子,讓孩子們有質量地生活。
每年我們都組織一批農村老師,去北京、蘇州、南通等地學習。有一次,我們安排了一批鄉村老師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跟崗,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——我們公眾號收到了育新學校學生的建議,希望老師們說話聲音小一點,不要在洗手間抽煙。老師們也說,北京的學校好靜,安靜,也乾淨。
我們帶老師們去參觀C919大飛機,看大國重器,去不同的大企業,每人發一張卡坐地鐵,認識感受大城市。去國家大劇院看劇,有的老師會開玩笑說,「哎呀,我們聽不懂」,看芭蕾舞的時候,有人會睡著。
但我覺得,很多老師是第一次,也可能是唯一一次來北京,北京對他們來說太遠、成本太高,還是要帶他們都看看。
他們看過了,知道了社會和行業會怎麽發展,需要什麽樣的人才,這也會惠及孩子們。參加過培訓的老師跟我說,她自己看過了蘇州園林,上課再給孩子們講,感覺完全不一樣,不看不知道,看了之後就會有改變。
教師培訓 圖源受訪者
留下的孩子,與他們的出路
這兩年,我們也發現一些做得很好的地方。比如湖北省,已經在全省推行心理健康課程,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,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讀本,是華中師範大學編的,而且一直在更新。這樣的教材,其實完全可以跟其他省份去分享。
我們去到安徽有的農村學校,教室裡有植物角,每個孩子帶一盆花,各種各樣的花,寫了「植物筆記」,很溫馨,這就是他們在共建自己的空間。這就是校園文化。
我們還去了河北張家口的一個縣城小學,儘管週圍都是平房,但校園布置得很好,操場地面設計成了迷宮的形式,墻上都是孩子們的書法和畫畫作品,每面墻都會說話。這就是學校管理者做得好的地方。也有研究表明,校園文化墻和校園布置,可以提升孩子們10%以上的成績。至少我們肉眼可見的,孩子們很有禮貌、很開心。
我們也支持了一些地方的校本課程開發,比如在甘肅通渭,有一位老師體育課上得很好,在有限的條件下,用有限的器材,把體育課上得很精彩;在雲南巧家,有一位美術老師寫了一本書,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家鄉;在湖南通道縣,這是一個侗族自治縣,我們支持他們的侗族文化進校園;四川木裡縣俄亞鄉是納西族聚居地,我們就支持納西族文化進校園。讓孩子們至少有一些精神上的滋養,有一些根在這兒。
湖南通道——蘆笙進校園(特色校本課程開發) 圖源受訪者
高考對我們的孩子來說,本來就是很難的。那些不願意學習的孩子,其實我們沒必要強求。這就談到了另外一個關注度比較小的群體,我們已經開始在做了——職業中學。
在一些省份,50%的孩子上高中,50%的孩子上職校,後者其實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。一般情況下,什麽樣的人去職校呢?要麽經濟條件差,要麽學習能力差。但這些孩子,恰恰是最後要留在本地的孩子。即便是出去打工了,他們慢慢也會回流,最後大概率要回老家生活。
我們現在也希望為他們做一些事情。首先是在職業中學發放獎學金,另一方面,和他們交流、給他們一些幫助和支持。或許有一天,他們畢業後要出去打工。但其實打工也需要幫助,怎麽打工?去哪兒打工?打工也有技能,也需要技巧。
我們跟很多企業有聯繫,比如在無錫有一家大型紡織廠,從印染到成衣,是全自動化的流程,正常雙休,包吃住,加班另外計費,6000多元一個月,願意接受我們鄉村的孩子,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。
但當我們把信息,給到我們在湖南的一個項目縣時,他們不相信居然有這麽好的事情。我當時就覺得很難理解,他們特別向往廣東和深圳,也更願意相信原來那種找工作的方式——給老鄉幾百塊錢介紹費,去廣東的工廠,什麽玩具廠、眼鏡廠,我去過那些工廠,月薪3000多,幾乎沒有休息時間,經常加班。所以我覺得,這些信息差(導致的遮蔽)其實挺可惜的。
如果最後要總結,基層教育中,此刻最需要關注的是什麽,我依然最想強調的就是,關注那些最偏僻地區的學生。這非常緊迫和現實。那些留在偏僻地區的孩子,也是家庭條件最差的孩子。這些學校,要麽經費不足,要麽支持力度不夠。
從管理的角度來講,一方面,教育部門應該真正盡到職責和義務;另一方面,學校校長非常重要,會直接關係到老師的狀態。去不同的學校,你能看到校長和老師的關係不一樣,有的很融洽,有的卻距離很遠。
在升學應試的大導向之外,關注這些孩子。或許他們不會成為應試競爭中的贏家,無法戰勝大城市的孩子,但是也應該讓他們在學校裡學會生活、學會學習、活得有質量,感受到溫暖和被愛,因為他們是最後留下的人,是真正建設本地的人。
圖源受訪者
你可能感興趣的
- 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,你一定要知道的15件事_來訪者_方式_移情
- 蘭州專注心理健康醫院-蘭州腦康中醫院|關於心理咨詢,你可能會有的7個疑問!_問題_專業性_情緒
- AI時代:“心理干預第三範式”之十大前沿_調節_理論_文化
- 高中生心理障礙如何解決_情緒_青少年_鑰匙
- 心理測試:你喜歡哪幅人魚油畫,測測你近期有沒有生活壓力?_挑戰_心態_調整
- 心理學研究:這三個星座的“人格魅力”,天生碾壓同齡人?_光芒_獅子座_天秤座
- 7月4日12星座運勢預測分析_工作_財運_情緒
- 精通玄門奇術的民國大師,通過一次測算,勘破了蔣介石一生的命數_韋千里_命運_預測
- 鄉村學生的心理困局_調查_農村_土雪
- 實習心理咨詢師——陳婉妍_培訓_成長_家庭